经过10天日夜酣战,武汉火神山医院交付使用。“中国速度”的背后是无数建设者义无反顾的奋战。我校校友、火神山医院维保组负责人王野,在经历了48小时抢建任务后,凌晨两点,又主动请缨进入“红区”进行维保,是建设者中第一位进入污染区的“维保勇士”。
抢建48小时
交付在即,火神山医院2号楼整体的机电管线及设备的安装还未完工,王野临危受命。与以往常规工程不同,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来不及提前研究图纸,来不及进行详细地查勘,更来不及提前统筹规划好各项进度。
王野拿着图纸在工地上穿梭,快速记忆着关键的区域和节点,规划设计、方案编制、现场施工、资源保障同步进行。参加工作十余年,经历了工长、技术员、生产经理、项目总工及项目经理,王野对这些流程早已烂熟于心。然而特殊时期、特殊环境,平日里的“顺理成章”,如今可能就是“难上加难”,不是捷径的“捷径”,就是与时间抢时间。王野和他的团队,不眠不休、日行三万步,熟悉设计图纸、了解掌握现场实际情况、组织协调物资设备及劳务工人等资源,“三管齐下”。终于,在48个小时内完成了所负责区域的给排水、电气、通风等施工内容。
王野心里的一颗石头总算暂时落地了,两天两夜没合眼的他,窝在物资间睡了个小小的“安心觉”。
维保8个病区
2号楼的抢建任务完成后,王野的原计划是去支援雷神山医院建设。但2月4日晚,维保队收到了火神山医院检测维护病区热水器的通知。当时火神山医院已经开始收治第一批患者,热水的供应尤为重要。热水器所在的茶水间位于医院的“红区”,就是俗称的污染区。病毒的各项特性尚未明晰,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但王野当即表示:“我有多年的经验,我去吧!”
穿防护服的半个多小时中,王野甚至来不及担心,他要记住医护人员说的每一项要点,要注意这里一定不能被刮到,那里一定不能去碰触。穿戴完毕,眼前是护目镜加防护面罩,心里是责任与担当。深吸了一口气,凌晨两点,王野作为火神山医院第一位进入污染区的建设者,踏进了“红区”。
技术不是难点,需要克服的是穿上防护服后的行动不便和雾气带来的视线不佳。为了避免过早出现雾气,王野尽可能轻轻地呼吸、小心地移动着身体,争取在雾气出现前结束“战斗”。经过比往常更艰难的排查、检测和调试,王野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
两个小时后,王野完成了维修任务。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他脱下防护服,小心翼翼完成消杀步骤,走出了污染区。这次经历让他切身体会到了医护人员工作的不易,心中的敬意又多了几分。
医院的维保任务十分急迫,在刚开始的一周时间里,王野带领着维保组23个人负责火神山医院8个病区的维保工作。医院的给排水系统、电气系统及通风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解决一些临时增加的功能性需求,都是他们的工作内容。病区与办公室之间有着一定的距离,为了节省时间,王野只有在深夜结束当天工作的时候才会回去稍作调整和休息,电话不离手、一天只吃一顿饭更是维保人员的常态。在王野的身先士卒之下,越来越多的施工管理人员自愿加入“维保”队伍,火神山医院的日常运转也因有了后盾变得更加顺畅。
20天的“一切都好”
奋战在一线的战“疫”者们,内心深处都埋藏着对家人的惦念,也承载着家人的牵挂。王野患有糖尿病,本就是易感人群。在参加医院建设之前,他与家人沟通过,得到了极大的支持。但参加维保工作这件事儿,考虑到风险相对大,王野刚开始没敢与家里说,只说是在参加建设。后来妻子通过媒体的报道才得知自己丈夫正在做的事,还写了一封信给他们的儿子:“宝宝,你才不到四岁,可能不了解外面发生了什么,但妈妈必须告诉你,关于你爸爸,以及千千万万个和爸爸一样的‘逆行者’的故事……哪有什么‘基建狂魔’,都是他们这样一群热血中国人拼尽全力的速度和力量!当你长大成人,看到妈妈这段文字、回首这段历史时,你将会引以为傲!当你处于自己所在的新时代,希望你也能传承这份责任与担当……让我们一起祈祷爸爸平安归来。”
在火神山医院的20天里,虽说是电话不离手,然而通话记录上全是“张工”“王工”和那些来自后勤保障及医护人员的号码,唯独看不见家人的名字。王野与家人的联系,只有在夜深时,发在手机上那简短又充满了力量的“一切都好”,短短四个字,道尽了爱意和责任,却诉不尽思念与牵挂。惦记的轮廓尚未浮现出清晰的模样,他已沉沉睡去……
王野的故事被中建三局、中国建筑微信平台相继报道,但是他说:“我不过是众多抗疫一线工作者的一员,太多人做的比我还多。”回忆起这第一次也希望是最后一次的任务时,已回到原工作岗位复工的王野,有太多难以忘怀的画面:带着胰岛素泵坚持工作的战友,包装纸箱当桌子匆忙往嘴里塞饭的同事,数百台机械同时开工的现场,上万名建设者不舍昼夜的奔波……
“两山”医院在十多天中从无到有,拔地而起,离不开包括王野在内的“逆行者”们,他们既是“建”证者,也是亲历者,他们用最朴实的行动书写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王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2004级毕业生,时任中建三局火神山医院维保组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