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大学四年的生活就快结束了,毕业后的出路已成为即将毕业大学生们最关心的话题。对于过去,已是一个完整的句号,但对于未来,很多同学还是懵懂的。现如今,许多同学在毕业季择业就业的选择过程中,会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和现象:“鱼”与“熊掌”两者都想兼得;这山望见那山高、总想着一步到位;想要找待遇好、环境好、工作轻松不加班的工作;还有的想考研“二战”不就业,还有的挑三拣四不就业;很多就业的也不稳定,跳槽现象普遍存在等等。

就业,对大学毕业生而言,是迈入社会的第一道门槛,是每名大学生走出学校学习生活,走进社会、参与社会活动的必然结果,也是对大学生们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掌握的能力、培养的素质的综合性检验。同学们在就业择业时,需要踏踏实实“走楼梯”,而不是“坐电梯”。要想干大事,必须先干好小事,切不可嫌贫爱富、切不可坐等就业,要坚定信心,勇敢地走出第一步,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

作为你们的学长,我说说自身就业、创业的成长经历和感悟,希望对你们有参考意义。

三十七年前的我,和你们一样从这里走出了建大的校园,踏入了社会,那一刻,周围的人都对我说:“你学成了!”当时整天梦想着“出道即巅峰”的美好人生。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报到来到单位后不久,周围就有人对我说:“志列你忘掉过去吧,一切都将从零开始!”那一刻我有点感悟到,人生真正的考试才刚刚开始。

我是从基层的生产线做起的。刚到单位作为助理工程师工作不久,我就被派到营口仪器厂调试我们的设备,每天机械性地重复干同样的活,工作当然辛苦,也有点乏味,但学到了很多技术、工艺、流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比较快地提高了自己判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干就是一年多,每天勤勤恳恳、一丝不苟、时有成效的工作表现,被营口仪器厂的厂长看在眼里,后来都想把我招为女婿了。如果当时这么按部就班地干下去,我也许会从一个调试工程师当上“干部”,然后再成为一个“研究专家”,这看上去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我并不满足于此。1987年,已经在沈阳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我毅然决定去西安读研。

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生涯很快就过去了,和那一时代同期毕业的研究生们一样,刚出校园的我被分配到北京原航空部设计院下属的一家公司担任工程师。我所任职的这家公司一方面承接国家委派的相关电脑控制系统的开发,同时也在代理着另一个品牌的嵌入式产品销售。 (下转二版)

那时的我既当工程师,又做业务员,因为所学专业对口、又肯吃苦肯干,在单位领导的眼里我是一个技术过硬、软硬件全能、出差时一个顶俩的年轻人。当时年仅27岁的我可能也不会想到,正是自己当初选择的这个职业,决定了若干年后中国工控市场格局的大变革,进而间接地影响了整个中国社会生产力的飞跃!

凭着一股子对业务上的钻劲和能吃苦的韧性,1990年,我被领导委派到西安去开拓市场,因为人手有限,公司只安排了我一个人前往。由于公司所销售的产品都是工业控制用计算机,用的是很笨重的金属机箱,每一个机箱都有十几公斤重。为了给公司节省费用,我既没有办理托运,也没有买卧铺车票,抱着两个机箱和一大包的资料上了火车,就这样一路颠簸到了古城西安。在一个临时借用的食堂里,我一个人面对100多位用户召开了一场成功的“IPC(工业控制计算机)技术研讨会”。我凭借着扎实的专业技术功底和贴近工业现场的讲解,让整个西北区域的工控行业一夜之间认识了我以及我所代表的公司,订货单纷至沓来。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对分配的工作单位挺满意,我还在日记里对未来作了一番憧憬,希望能做个高级工程师,那时我的人生规划就是在课桌、实验室和办公室里想出来的。我想象着,在坐着几十个工程师的大办公室里,刚毕业的我坐在最后一排,然后一排一排地往前移,当坐到最前面时,我就成了高级工程师。

1991年,我再次被委派到深圳工作,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是被“借调”到在深圳设立的新公司,深圳方面的要求是需要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人员前往,而领导认为符合这一要求的最佳人选就是我。

在借调到深圳的第二年里,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南方谈话”,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深圳掀起一股非常明显的创业和投资热潮,吸引了一大批“下海”创业者,创业成了当时年轻人的梦想。一次几个朋友聚会,六个人里,有五个哥们儿都已然创业,新名片上印着董事长兼总经理,我当时深感触动,动了创业的心思,但距离真干,还差一步。每天一下班,我就和妻子在切菜板上写创业的利弊和方向的选择,想到什么写什么,反复权衡,四个半月后,我决定“下海”。

1993年7月1日,我在深南大道上海宾馆后面一个不到30平方米的房间里,开启了研祥的雏形。成立之初,公司还没能力生产自己的产品,只能靠代理外国产品起家。刚开始,我独自租了一个简陋的农民房住了下来,开始了艰难的打拼,折腾一年多下来,一米八几的我被工作折磨得体重不足120斤。对前来看望我的老领导,我一再强调这是自己坚持锻炼“减肥”的结果,当领导提出要去我的“宿舍”参观一下的时候,却被我十分尴尬地拒绝了,因为当时我的宿舍里太寒酸了。

后来凭借对市场有经验和专业的技术能力,平稳运营了两年之后,研祥在中国工控领域已经羽翼渐丰,随着阅历见识的增长、思想观念的改变,我需要考虑更长远的发展。回想在刚“下海”的时候,我计划着赚钱之后和兄弟们一起开着越野车到西藏玩玩,但在创业过程中这个想法逐渐转变了,此时的我不再满足于单纯的代理商角色,准备着手自创“EVOC”品牌,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不服气——我们明明也有实力开发出优秀的产品,凭什么任由外国人摆布?如果我们闯出一条路,能够拥有自主的产品技术和品牌,不仅能占据广阔的市场,又会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这样的事情值得去博!经过仔细考虑后,我把投资自主产品研发的想法在公司管理层会议上说了出来,令我没有想到的是,研祥领导团队全部举手通过,决定做自己最熟悉的工业计算机系统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就这样,在第一次投资中研祥就注入了3000万元人民币搞研发,这对于刚刚取得成功的我而言无疑是一场“豪赌”。按照我自己的说法:“当时仅留下了自己的基本生活费,其余的全部用于产品研发投入了。”

不久之后我发现,自创品牌的过程中有着无形且难以逾越的“门槛”,特种计算机行业是综合了多种专门技术的产品开发,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很多和研祥同时期同类型的企业都因此而中途退出,但是我没有退缩,因为我坚信:“把难做的事情做好就有钱赚,而且会有较高的利润率。”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研祥一路走到了今天。时至今日,研祥已经连续多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在市场份额和技术领先性方面已经位居同行业中国第一、世界前二。

通过以上我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几个典型经历、感受和经验的回顾,对于当下同学们面临择业、就业等方面的问题,我想与同学们共勉的是:

首先,自信是第一步。因为一毕业就找到自己理想工作的可能性几乎是零。所以对于将来一定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即使遇到挫折与困难,也是暂时的,只要自己内心充满希望,就一定会走过每一道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秉承着先就业、再择业,先稳定、后发展的原则,让自己有个慢慢融入社会的过程,再结合自身优势和劣势,合理分析定位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

再者,就是就业中自己一定要吃得起苦。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好多同学都吃不得苦,太繁重的工作不做,环境不好的工作不做,眼光太高……这些在我看来都会害了自己。刚进入社会一定要吃得起苦,没有人一进办公室就做总经理的,没有一开始就事业有成的,就像影视剧中的“杜拉拉”一样,也是一步一个脚印才得以升职。从基层开始做起,学到的、听到的、领会到的会更多,所以,对于社会经验尚浅的大学生们来说,一定要学会在基层工作中历练与成长。

最后,对于刚进入社会工作的大学生来说,能力是在工作中慢慢积累出来的,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在工作岗位上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或建议,不断学习新事物,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要学会多听、多做、多看、少说等,尽量多积累工作经验,让自己与公司共同发展,共同成长。只有找寻适合的方向,人生才有新开端,长风破浪会有时,总有一天会实现自己“开挂”的梦想。

全国政协经济委委员

国家特种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深圳市工商联主席/总商会会长

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陈志列


沈阳建筑大学校友总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